二十万本田S7能否缓解电车晕眩感
- 测评权威
- 2025-08-01
- 5457
电动汽车加速迅猛,但随之而来的头晕现象却令人不适。这不仅是个别车主的网上抱怨,早已成为纯电动汽车用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您是否想过,那些轻踩油门即刻带来的兴奋感,为何很快会被恶心和头晕所取代?实际上,绝大多数纯电SUV的加速度早已超出了人体能够舒适承受的范围,而许多人对此却浑然不觉——直到真正坐在副驾时,才感到头脑“飘忽”。
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例如,小米YU7等新车型,早已努力在车内配备了诸如“晕车舒缓模式”等功能,通过座椅加热、氛围灯和香氛等方式来缓解乘客的不适。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晕车的根本原因在于加速度的突变直接刺激了前庭系统,仅靠这些表面的设计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实际上,关键在于将车辆的动力输出和整体机械性能控制在人体可适应的范围内。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新势力和自主品牌更注重智能配置和交互体验,真正能够将机械性能调校至传统合资品牌标准的,寥寥无几。

近日,与同行共同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对比试驾,参与车型包括东风本田S7、特斯拉Model Y和极氪7X。此次试驾的重点不在于速度的快慢,而是通过绕行颠簸路段、环岛S弯和直线急加速等场景,测试哪款车型在这些情况下最能减少乘客的晕车感。我们使用专业设备进行了多组数据测量,结果令人意外:东风本田S7不仅实现了零晕车,其综合动态性能也未逊色于Model Y和极氪7X,平稳性甚至接近奔驰S级。为何如此?尽管许多人认为合资品牌在纯电领域难以跟上步伐,但东风本田显然将深厚的机械功底成功地应用到了新能源车型上。
重点在于动力参数,这三款车型均表现出色,Model Y的性能尤为突出。然而,体感体验同样至关重要。本田S7在全加速状态下,零百加速时间为4.6秒,表现不俗,但其动力输出非常线性,扭矩曲线不像Model Y那样突兀。当你踩下加速踏板时,车身的反馈是一种渐进且平顺的过程,类似于过去大排量V8汽油机的感觉。这种体验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或失去控制,更不会让人瞬间出戏。这种机械素质的背后,体现了车辆动力总成和底盘联动技术的深厚积淀。相比之下,即使是加速性能不如本田S7的纯电动车,由于技术调校的不足,加速曲线仍可能让人感到不适。技术调校的差异,正是体现在这些细微的体验之中。
别忽视底盘的重要性。纯电SUV普遍比燃油车重约两百公斤,如果底盘和悬挂调校不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弹跳、点头和侧倾等问题。许多朋友认为:“只要采用前双叉臂和后五连杆的结构,就能解决问题?”然而,实际情况是,即使硬件配置到位,也需要精心调校。日系品牌在底盘调校方面素有优势,本田S7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挂系统,并配备气动减震器,实现了动态极限与稳定性的完美平衡。实际驾驶中,这辆车表现出与燃油运动SUV相当的沉稳性,连续变道和通过S弯时,侧倾几乎不明显,车身稳定,不会出现晃动不适的情况。
有趣的是,东风本田S7邀请了“老前辈”奔驰S级作为参照,旨在通过对比纯电SUV与豪华D级车的差异,展示其性能。结果显示,东风本田S7在颠簸控制和整车平衡性方面,已经与奔驰S级平台非常接近,其动态表现甚至让人产生“这款车已经达到了顶级水平”的感觉。这无疑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认知:原来合资品牌的纯电SUV在机械素质和细节调校上,确实能够实现越级表现。

再推开门看一眼,如今自主品牌竞争的核心在于智能泊车、语音交互、娱乐系统和用户体验。这无可厚非,毕竟这是新能源时代的主旋律,极氪、理想等新品牌也各有其市场。在机械素质方面,传统合资品牌在底盘、悬挂和动力系统的协同表现依然是行业标杆。这并非褒此贬彼,也非旧时代的遗风。行业主旋律已出现分水岭,两条路线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个人建议:如果您极度追求动态平稳,对头晕极其敏感,并且对驾驶有较高的要求,东风本田S7值得强烈关注。毕竟在20万元级别的纯电SUV中,能够做到“心静如水、稳如老狗”的车型并不多见。若您更注重智能体验,强调个性,且用车场景更偏向自动化和科技解放,极氪等车型也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最后,想问您一个问题:您是否曾在乘坐电车时感到晕眩?您的座驾是偏向智能舒适的类型,还是更注重机械质感的风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体验,或许我们的晕车经历能为新能源行业的下一个热点提供线索。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宝马再推收藏级限量车型,纯手工高定全球限量发售70台
- 合资SUV卖不动了?4月销量榜单出炉 仅7款销量过万 途观L第三
- 科技之光,携手前行——赵心童成为比亚迪品牌冠军形象大使
- HR-V换KT绞牙减震器,轻松实现低趴风格,焕发新车活力
- 宝马启动全固态电池实车路测 测试将关注电芯膨胀管理等课题
- 新能源汽车使用干货!这些实用技巧你知道几个?
- 比亚迪欧洲总部官宣
- 本田歌诗图改装KT绞牙避震,玩转低趴美学与操控乐趣